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参观先烈旧居,传承革命精神

发表时间:2020-07-08 作者:文/刘祺昕 图/谢焜敏 浏览次数:2264

2020年7月3日下午,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第六党支部、第一党支部第四小组和浦发银行广州海珠支行党支部开展共联共建活动,一同参观广州红色据点杨匏安旧居。

陈李济药厂旧址离杨匏安旧居不到1公里距离。杨匏安是中国华南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杨殷与其同是广东香山县的族亲,他接受到杨匏安的先进思想,对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当时在陈李济药厂的杨殷经常与杨匏安等共产党员一同开展革命工作,经党员杨章甫和梁复然介绍,谭平山监誓,杨殷于192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早期的共产党员,并加入了杨匏安所在的党组织。当时组织内的党员还有陈独秀、谭平山、谭植棠、杨章甫、穆青、刘尔崧、阮啸仙、冯菊坡、张善铭、瞿秋白、刘少奇、谭天度等人。

1925年春,中共广东区委成立监察委员会,这是党的最早的地方性监察机构,杨殷后当选为监察委员会书记,杨匏安当选为监察委会委员,两人同为党的历史上第一批党内监察干部之一。同年,杨殷在陈李济组建了广药的第一个红色工会和第一个工人党组织,发展吸收了陈李济工人李伯、冯应林、谭灿新等为党员,一同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可以说,陈李济是广药集团党组织史和红色工会史的起源地。

沿着杨匏安旧居,我们追寻到杨殷同志早期革命工作的足迹,感受到大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及烈士们的铮铮铁骨。今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应在革命先辈的历史故事中传承其革命精神,追忆过去,展望未来,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杨匏安及杨匏安旧居简介:

杨匏安,中共早期革命家、理论家。1918年初,杨匏安迁居杨家祠,杨家祠是大革命时期党在广州的一个重要活动据地。1918年至1927年杨匏安在广州工作、战斗的十年间,杨家祠是其主要居住地。杨匏安旧居原为杨家祠,又名“泗儒书室”,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原为香山县南屏乡北村(今属珠海市)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祠,也是杨氏子弟到广州科考试的寓所。

杨匏安旧居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革命先驱——杨匏安,1919年,杨匏安在此写下近十万字介绍新文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在当时广州一家报纸《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从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陆续登载19天的《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第二部分是红色据点——杨家祠,杨家祠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西边为杨家祠道,紧邻两广总督署(今广东省民政厅) ,东边为新丰街,前临司后街(今越华路) ,后边为兵营。祠的东侧有附属房屋。前座面阔13米,进深9.5米,前后座都有带阁楼的次间。现仅余前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部分是群英荟萃——管东渠,中共广东支部及中共广东区委建立初期,主要在杨家祠活动。当时,鼎鼎大名的“管东渠” (广东区谱音)群英荟萃,陈独秀、谭平山、周恩来、陈延年、林伯渠、阮啸仙、邓颖超等经常在此开会研究工作。大革命时期,区委机关迁址文明路办公,杨家祠仍是党的重要活动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