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金羊网:老药师收徒“正”药济世

发表时间:2016-09-06 作者: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浏览次数:2977

变亦不变!陈李济重启拜师仪式耐人回味

百年陈李济重启药工拜师仪式

8月24日,陈李济中药博物馆的大堂中,已经过了退休年纪的老药师陆树端正襟危坐在太师椅上,三位年轻人恭敬地递上“拜师帖”。接下来,端叔会将自己平生所学的制药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徒弟们。端叔深感责任重大,请来“师傅”苏桂莲坐镇,“师徒”二人将言传身教弟子们“正”药济世。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陈李济匠心济世精神就这样传承着。

重启拜师

传统的拜师礼是怎样的?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李济)改革开放后中断的拜师仪式,在国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在公司董事长石洪超的力推下重启。

8月24日,66岁的端叔成为该厂首个接受拜师礼的老药师。

端叔和他的师父苏桂莲(人称莲姨)被请到代表着陈李济400余年历史的博物馆大堂中,大堂上方悬挂着“四百余年古方正药”的牌匾,正中摆放了一把太师椅。拜师礼正式举行前,莲姨、端叔带着即将拜师的3名年轻药师,来到了祖宗像前,恭敬地向神农炎帝以及陈、李两位太公行祭拜礼。

礼毕,端叔被请到太师椅上,莲姨在旁见证,三位年轻人捧着拜师帖,向端叔宣读誓言:铭记公司先人古训: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愿拜陆树端师傅为师,谨遵师傅教导,沿袭炮制工艺,继承制药传统,弘扬匠心济世精神。

一拜、二拜、三拜后,端叔收了拜师帖,三位徒弟一一上前敬茶,礼成。

“以前一直有老带新的传统,但是没有这么正式的拜师礼,感觉肩负重担,压力不小。”端叔说。

“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中医药文化传承以前靠的是人传人,院校开设中医相关专业后,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精髓还是要靠老一代药师传承给下一代。重启师徒传承很关键。”陈李济董事长石洪超介绍。

十八般武艺

1978年,端叔28岁“顶班”来到陈李济厂前处理车间,当起了一名药师,主要工作是将中草药炮制成药材。此前从未接触过此类工作的端叔,向1963年就入厂工作的“莲姨”学习炮制中药的功夫。莲姨将十八般武艺倾囊相授。

“我们那时炮制药材,什么工作都要做,中草药送到厂后,接下来的活都要亲自动手。陈李济出厂的每一味药材都要经过我们的手。”退休多年的莲姨如数家珍地介绍说,搬运、清洗、切铡、蒸煮、调配、混合、烘干等环节,要一个一个环节通关,熟练后才能独立操作,起码要3到5年的时间才算“出师”。

杀鸡、试毒的工作,莲姨都干过,端叔一样一样学。乌鸡白凤丸是陈李济数百种中药中的招牌药之一,一定要正宗的乌骨鸡才达到药性。每个月莲姨都要带着端叔和班组的其他药师们做上一批,杀鸡的工作都是药师自己动手。莲姨和端叔炮制过程中很是“挑剔”:头不要,内脏都不能要,小腿以下不要,骨头不是黑色的不要,死鸡不要。轮到生产乌鸡白凤丸的档期,莲姨最多的一天曾经宰杀200只乌鸡。经过拔毛、清洗、酒蒸、去皮、手撕、拆骨、混药、干燥、粉碎、磨粉等环节,一颗颗乌黑的丸药才炮制出来。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部分手工操作被机械化的工具取代,手工杀鸡、铡刀斩草等体力工作无需药师们做了,但掌握炮制工序、火候、辨识药的成色等,缺不了像莲姨、端叔这样经验丰富的药师。莲姨退休后,还时常回厂走走,端叔退休后至今已被返聘6年。

以身试药

一些中药的药性即是其毒性。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药师们炮制的药送检,需要经验老到的药师进行初判,部分药需要莲姨和端叔亲自尝试。

川乌、草乌、半夏就是有毒性的中草药,“毒性”正是其“药性”所在,毒性过大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毒性太低则达不到疗效。川乌、草乌的炮制需要经过水洗、浸泡、切片、醋泡等环节。煮滚的白醋浸泡7天左右后,莲姨会取出一小片,用舌尖去试药,“小小麻的感觉刚好,过麻,整批要继续浸泡,麻度不够,就等新一批材料进来混合炮制。”通过药师的初判后,才拿去送检,符合相关的标准才能出厂。

长期的学习,实践,尝、试,工作30年来,莲姨亲自炮制的川乌草从没有返工过。但“常胜将军”莲姨最初也吃过苦头。

莲姨刚进工厂时,跟着班组的老药师学,师傅第一次让莲姨尝试药性时,莲姨不知是用舌尖轻试,迅速将一小片半夏送入嘴中咀嚼,顿时舌头肿痛,老药师紧急用甘草等中药处理,但那股子麻劲也耗时半个小时才散。

自此,莲姨真切体会了老药师口中所说的道理:“药是给人家吃的,要谨小慎微,自己试过了没问题,才能给人家吃。”

记者赘语:匠人以“精”传人 企业以“正”示人

工匠精神重点在一个“匠”字,他们释义为“精密”。

精挑细选的中草药,经过他们的精密炮制,医治病患。炮制药丸和炮制凉茶,如何掌握炮制的火候,需要他们作为“匠人”的精密制作。“火候”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中。后来者要静下心来,边学边悟,难以言说。

企业与匠人互为依存。徜徉在老字号企业数百年的发展史中,感受到匠人们和企业对先人古训的坚守,对中国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匠人以“精”传人,企业以“正”示人,赢得了市场,无数消费者以“信”回馈,成就“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大兴造假之风的奸商们迟早会被消费者摒弃,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