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药品检验员,我每天与各类仪器、试剂和药品样本为伴。然而,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却不可或缺的“伙伴”--档案。这些档案包括检验原始记录、操作规程和实验室偏差等,它们虽然静静地躺在文件柜中,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和智慧。
检验原始记录是陈李济药品质量追溯的基石。它们详细记录了每一次药品检验的全过程,从样品的抽取、前处理,到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的判定,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案。这些记录不仅是数据的罗列,更是药品质量的“成长日记”。它们让我们能时刻回溯过去,精准把控每一阶段的质量状况,守护着患者对陈李济的信任。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对一批成品药进行持续稳定性试验的含量测定,这项工作对于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保持其应有的药效至关重要。按照既定的流程,一步步操作,从样品的前处理,对照品的配制,再到含量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然而,当我记录下最终的测定结果时,却发现它与前几次的试验结果有着显著的差异,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于是,我重新检查了操作步骤,但并未发现任何操作失误。这时,我想到了检验原始记录,它们详细记录了每次试验的每一个细节,是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我迅速翻阅了之前的记录,仔细对比了数据和操作步骤。经过一番仔细的核对,我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在稀释过程中,计算错了稀释体积,这导致了测定结果的偏差。这一发现让我深刻认识到原始记录的重要性。
操作规程档案是我们检验工作的“方向盘”,指引我们在复杂多变的检验流程中始终沿着规范、准确的轨道前行。刚入职时,面对先进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我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起来仍有些手足无措。这时,操作规程档案便是我的“指导老师”,从仪器的开机预热、流动相的配制与脱气,到样品的准备、进样操作,再到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每一个步骤都有清晰的文字描述和操作图示。我跟着档案里的指引,反复练习,逐渐熟悉了仪器的使用。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发现了能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的小细节。于是,我们依据实际操作经验,对操作规程档案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这新的操作规程,又成为了我们提升检验效率和准确性的新助力。
实验室偏差则是我们检验员成长的“磨刀石”。在检验工作中,偏差在所难免,但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偏差。有一次,我在对某批次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时,发现仪器压力波动异常,导致对照品出峰异常。我立即启动偏差调查程序,对检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排查,从仪器、色谱柱、流动相等方面进行调查。经过一番排查,发现是比例阀漏液导致压力异常波动、色谱峰异常。这次偏差处理经历,虽然让我感受到了紧张和压力,但也让我迅速成长。通过实验室偏差记录档案,我们能从每一次的失误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检验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让药品质量不断提升,也让我在处理复杂检验问题时更加沉稳、自信。
档案中蕴含的智慧,是我们在药品检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检验原始记录守护着药品质量的“生命线”,操作规程指引着检验工作的“前行路”,实验室偏差记录雕刻着成长进步的“足迹链”。它们承载着陈李济药厂数百年的制药智慧与匠心精神,也见证了我们在药品检验道路上的奋进与成长。档案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和保存,更在于它们能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它们是知识的宝库,是经验的传承,是创新的源泉。
档案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系统和高效,它们是我们在药品检验领域不断前进的坚实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品检验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档案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变化,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陈李济药厂在新时代的医药浪潮中,持续书写质量至上、传承创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