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药香四溢四百年:陈李济档案里的传承密码

发表时间:2025-07-04 作者:蔡沛欣 浏览次数:8

走进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一册泛黄的《雷公炮炙论》静静地躺在展柜中,这是珍藏于博物馆里历史悠久的中药档案之一。翻开这本南北朝时期古籍文献,蒸、炒、炙、煅的中药炮制工艺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透露着"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的制药古训。这份珍贵的档案,不仅见证了陈李济这家"全球最长寿药厂"四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更成为解读中医药文化传承密码的"活化石"。

陈李济的档案库房堪称南药的"基因库"。在这里,保存着从明代万历年间陈李济创业时期的典籍到民国时期的画稿等过千件珍贵档案。特别是一组清同治年间的"手工蜡丸包装工艺流程图",用精细的工笔描绘了从炼蜜、和药到封蜡的几大工序。博物馆馆长曾向来宾展示一份民国时期的档案,其中详细记录了陈李济“追风苏合丸”如何通过蜡壳包装技术解决中药远洋运输的难题。这些档案证明,早在清末民初,岭南中医药就具备了标准化生产流程和全球贸易的意识。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曾指出,难得的是保存完好的“老药工手记”,记录着诸如百年陈皮蜜熏窖藏、首创蜡壳蜜丸等独门技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时赞叹:“这是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的非遗活化。”

档案的活化展示让传统制药智慧“看得见”。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将民国初年岭南老药铺风格与现代化GMP生产车间场景作鲜明对比,观众能直观感受“古法”与“现代化”的传承创新。在“百年陈皮”展厅,陈李济典藏的百年陈皮实物科学印证了“陈久者良”的传统经验。最令人感动的是,游客可以跟随老员工谭源琛先生的单线白描画作——《回眸》,再历陈李济药厂五、六十年代的制药现场,体会传统炮制工艺的全过程,真正理解什么叫“火兼文武调元手 药辨君臣济世心”的制药人的质量坚守。

老档案在新时期焕发出独特生命力。陈李济档案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完整记录了中医药从手工作坊向现代产业转型的全过程。陈李济的档案如同一条蜿蜒的药香之路,记载着中医药不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百年历程。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二楼传统工艺展厅,那台制药研船,正是手工传统与现代化技术结合的典型代表。

如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档案的数字化重生,更是中医药智慧的当代延续。请听档案说——那泛黄纸页间的药香,诉说着济世初心的永恒,那精密仪器上的数据,延续着悬壶济世的传奇。在这里,每份档案都在证明: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过去,而是让历史智慧在新时代结出丰硕的果实。